不只是外觀問題 乾癬病患併發代謝疾病機率高!
◎ uho新聞部
(乾癬不只是外觀問題 易併發其他慢性疾病/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)
(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/採訪報導)蕭先生一直有乾癬的問題,但因為工作繁忙,醫師交代的照光也有一次沒一次的,加上頭皮等部位的病灶平常都可以靠衣服遮蓋起來,蕭先生一直沒有積極的持續治療,沒想到醫師竟然告知他,乾癬患者有高於一般人的比例會罹患心血管疾病,而近幾年來,蕭先生也確實有高血脂與高血壓的問題。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楊蕙如醫師表示,一般民眾通常對於乾癬都認為是皮膚的疾病,治療都是以改善外觀為主;但研究發現,乾癬屬於慢性發炎疾病,與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相關性,包括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動脈硬化、心肌梗塞等,呼籲乾癬病患應積極治療,以降低身體其他疾病產生的機率。
乾癬生成非單一因素 大多數病灶發生在皮膚
楊蕙如醫師說明,目前乾癬生成原因尚不明確,但一般相信乾癬生成不是單一因素。研究指出,有幾個基因被證實與乾癬相關,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也可能誘發乾癬;而乾癬病患因為皮膚角質層表現異常,大多數病灶發生在皮膚,就是皮膚反覆或是持續出現發紅、脫皮的斑塊,常見位置如:頭皮、手腳、生殖器,或其它容易被磨擦的位置;此外,部分患者會有指甲凹洞、甲床剝離、萎縮,以及少數患者合併乾癬性關節炎的問題。減肥
乾癬控制不良 易併發其他慢性疾病
由於乾癬表現方式大都為皮膚脫皮、皮膚破裂血跡斑斑等,因此時常導致病人心理障礙與挫折,治療通常也只著重在改善外觀。然而,楊醫師指出,研究發現乾癬是皮膚角質不正常增生的慢性發炎疾病,當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,容易導致新陳代謝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;此外,有一少部分的病人也會同時合併乾癬性關節炎,更需要防止關節變形的狀況。
新型生物製劑改善率達75%
楊蕙如醫師表示,乾癬治療主要是改善外觀,減少脫皮、止癢,盡量讓患者回復正常生活,傳統治療方式為外用藥膏、口服藥物、照光治療及生物製劑,針對輕度的乾癬病患,多半外用藥膏合併照光;而中重度則是口服治療合併外用藥膏為主,一般需持續4至6周才有效果,生物製劑則因有機會從發炎的根本做抑制,而成為中重度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式。楊蕙如醫師接著表示,去年健保局給付的新機轉、長效的生物製劑,三個月施打一次不僅對病人來說很方便,對於病灶改善程度也很不錯。約有6~7成病患經過3至6個月的治療,改善率可達到75%。因此,呼籲病患,雖然目前乾癬沒辦法完全治癒,但透過定期治療、追蹤,乾癬還是可以獲得有效的控制,同時也可望降低身體其他疾病產生的可能性。
乾癬應避免曝曬 嚴重恐灼傷 乾癬患者嚴重時不但會引起搔癢,且會使皮膚都呈現紅皮現象,尤其若自行採以曬太陽的方式,一不小心,恐使症狀加劇;彰化開業中醫診所院長廖浩欽指出,太陽光中的UV-B,雖對乾癬有益,但仍要因人而異,若過度曝曬,小心恐灼傷患處,誘發紅皮症。
傳統中醫而言,乾癬與血熱息息相關,主要是因血虛、血熱、血瘀等所造成,通常也會針對這三者進行治療;廖浩欽說,但曬太陽療法因持續加熱,容易使患者身體水份散失,促使變成又虛又瘀等症狀。
院長廖浩欽進一步說明,因此治療上,若處於血虛者,則給予當歸飲子、生熟地黃與牡丹皮,幫助養血止癢;若為血熱者,則以白虎湯、加味逍遙散等代替過去清營湯,達到清熱涼血的效果。
另外,大部分使用類固醇患者,通常屬於血瘀者,戒斷類固醇後,就可服用血府逐瘀湯,幫助改變血液黏稠度;廖浩欽提醒,罹患乾癬時,應積極治療,只要遵照醫師指示,透過內服藥以及外用藥等配合,都有助於舒緩病症。
資料來源:ETtoday 新聞雲
記者曾少甫/台北報導
「做美髮業的,怎麼你的頭皮屑會那麼多阿?妳都不洗頭嗎?」這是從事美甲美髮業27歲吳小姐最大的困擾,雖然重視外在,但每每低頭幫客人剪指甲時,都會讓人以為她頭髮衛生不佳,導致心情極度憂鬱。結果,常回家不斷摳抓,想要把頭皮屑摳乾淨,乾癬病自知,只是越抓越嚴重而已。
台北長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醫師指出,乾癬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,因皮膚免疫系統失調導致,目前形成原因不明,多與後天環境、壓力、生病等造成皮膚基因病變有關,雖其名為「癬」,卻不是黴菌所引起,也不會傳染。因為乾癬有明顯的紅斑、發癢、表皮增厚及脫屑情形,所以常影響外觀,進而造成生活品質低落,此時應盡速就醫以改善病灶,多能得到良好的控制。
減肥黃毓惠醫師說明,乾癬每人發作的地方不同,但約高達百分之50到60以上的患者會出現頭皮乾癬,一開始常會被誤認為是脂漏性皮膚炎或嚴重頭皮屑,但仔細評估可發現,乾癬會超過髮線、耳後,並非只是純粹的皮脂腺油水不平衡所造成的皮膚炎。在全身性的乾癬中,頭皮乾癬因有頭髮保護,焦油塗抹治療有異味且具刺激性,因此病患治療的配合度低,加上乾癬會讓人搔癢難耐,所以常有求診民眾哭訴:「得了乾癬,真的很心煩!」乾癬協會也認為這對病患是一大困擾。
黃毓惠醫師說,一般民眾錯誤的治療習慣,多會使用軟化角質的乳液塗抹,再用梳子拼命搓頭皮止癢,直到脫屑全摳乾淨為止,常會因此而見到血淋淋的頭皮,這樣很容易導致表皮受傷進而感染,一定要聽從醫囑配合治療,才不會反覆發作。為讓民眾能更滿意治療的效果,現在有高效能類固醇洗髮精可用來治療頭皮,比起傳統藥物或是其他劑型效果更佳,提供乾癬病患另外一項新選擇。
這類高效能類固醇洗髮精容易使用,先將其直接擦拭於病灶之上,輕輕按摩頭皮約15分鐘,之後再加水起泡沖洗掉,即能達到治療效果,唯有要注意的是,其並非真的洗髮精,之後要記得再使用一般的溫和洗髮精洗頭,才能作到頭皮的治療與清潔。黃毓惠醫師分析,治療約兩周就能看到效果,對乾癬病患是一大福音,事實上,任何藥物,只要患者的接受度高、容易順從醫囑使用,患者使用配合度會提升,治癒效果也跟著進步。
乾癬是一個慢性的皮膚免疫疾病,除了有難以忍受的脫屑、發癢病灶外,中重度的乾癬患者長期發炎情況下,獲得糖尿病、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一般民眾的1.5至2倍,因此一但確診,必須同時追蹤心血管疾病的惡化因子,醫師建議,治療必須要有耐性,一定要配合醫囑治療,會造成惡化的情緒因子也都應避免,才能有效控制乾癬問題。
資料來源:NOWnews 今日新聞網
手術刺激皮膚 翁乾癬蔓延
罹患乾癬的72歲老翁,病灶原本只侷限兩手,近年因膝蓋及脊椎手術,手術疤痕處長出新的紅色乾癬病灶。醫師提醒,乾癬患者要小心皮膚外傷及刺激,包括刺青、割傷、燙傷、過度搔抓受傷等,可能導致更多的乾癬發炎。建議規律就醫、用藥,由醫師評估全面的照護,才能控制乾癬,避免惡化。
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皮膚科醫師邱顯鎰表示,乾癬是慢性發炎,外觀上可以看到皮膚紅色脫屑斑塊,其實可能暗藏其他沒有症狀的發炎,如關節、指甲、眼睛、血管內皮等,可能受到發炎波及,產生相關乾癬性關節炎、乾癬指甲、葡萄膜炎、心血管及腦血管疾患。
邱顯鎰提醒,乾癬患者要控制飲食、避免肥胖,要減少皮膚受到外來刺激,如外傷、刺青等,以避免擴散。患者要定期到皮膚科門診追蹤、治療。
他表示,乾癬並不會傳染,但常掉皮屑的乾癬患者,容易遭受異樣眼光,有人因此租屋被拒絕、找工作碰壁。減肥有患者因皮膚脫屑,常有如雪花四處飄,有時因皮膚破裂而浸血,外人以為他衛生習慣差,以致找工作受挫。乾癬協會認為這對病患不公平。
他說,乾癬患者的皮膚不只會掉屑,還有灼熱或刺痛感,也影響生活和社交。乾癬治療主要是改善外觀,減少脫皮、止癢,盡量讓患者回復正常生活。(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)
乾癬應避免曝曬 嚴重恐灼傷
乾癬患者嚴重時不但會引起搔癢,且會使皮膚都呈現紅皮現象,尤其若自行採以曬太陽的方式,一不小心,恐使症狀加劇;彰化開業中醫診所院長廖浩欽指出,太陽光中的UV-B,雖對乾癬有益,但仍要因人而異,若過度曝曬,小心恐灼傷患處,誘發紅皮症。
傳統中醫而言,乾癬與血熱息息相關,主要是因血虛、血熱、血瘀等所造成,通常也會針對這三者進行治療;廖浩欽說,但曬太陽療法因持續加熱,容易使患者身體水份散失,促使變成又虛又瘀等症狀。
院長廖浩欽進一步說明,因此治療上,若處於血虛者,則給予當歸飲子、生熟地黃與牡丹皮,幫助養血止癢;若為血熱者,則以白虎湯、加味逍遙散等代替過去清營湯,達到清熱涼血的效果。
另外,大部分使用類固醇患者,通常屬於血瘀者,戒斷類固醇後,就可服用血府逐瘀湯,幫助改變血液黏稠度;廖浩欽提醒,罹患乾癬時,應積極治療,只要遵照醫師指示,透過內服藥以及外用藥等配合,都有助於舒緩病症。
資料來源:ETtoday 新聞雲
本文出自: http://blog.udn.com/health4b/11631419